印尼采風錄(二)
一般臺灣人到印尼,除非經商,否則通常都是到峇里島居多。然而峇里島和印尼的其他地方差異甚大。以宗教而言,峇里島居民以印度教為主,這一點就和其他地方以伊斯蘭教為壓倒性多數有很大差別。另外由於觀光發達,因此這裡物價較高,街頭也到處可見外國遊客(尤以澳洲為大宗)。
印尼其他地方則不然。印尼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悶熱、髒亂、交通擁擠、人種複雜。街頭四處是清真寺,每到祈禱時間就以清真寺上裝設的多具擴音器播放祈禱詞。不過這其實也是到第三世界國家最迷人的地方。由於雜、亂,所以有更多有趣的東西可以挖掘、探索,跟我們熟知的歐美先進國家有非常大的差距。在這裡要提出的是,這篇文章只是我的個人看法,充滿偏見是自然的。我雖然會儘量客觀,但是刻意美化或假意遮掩自己帶有的成見更是虛偽。其實我覺得印尼是個很好的地方。土地大、物產豐富、氣候穩定、雨量豐沛,天災也比臺灣少很多,只是政府效率和社會風氣使得發展受到阻礙。本文內容著重有趣現象和觀察,不會提到太多美景和美食,因為這對我來說都不重要。
商店內員工眾多
只要到稍具規模的商店(一般是指裝潢較現代、乾淨,坪數較大的商店。小店不算在內),就會發現印尼中、大型商店的員工人數多到令人難以想像。今年我到老婆一個親戚開的餐廳用餐。這家餐廳去年底為了整修,因此搬到對面更大的店面經營。新店面不但更大,而且分成兩層樓,全部重新裝潢,大約能容納一百名賓客,價位也比以前貴很多,比臺北市中心的小吃店還貴。我們去的時候已經不是一般用餐時間,二樓並未開放,但仍有五、六名員工在聊天。一樓廚房有六到八名工作人員,外場則有十五人左右,整間餐廳共有三十名員工!另一次我和幾個姻親到索羅(Solo,中爪哇)某個休閒食品專賣店,也發現店員大約有二十人左右,多到有六、七名店員聚在一個角落聊了一、二十分鐘。這些商店的業主普遍是華人,員工普遍都是所謂的「當地人」。印尼工資低落是事實。大學應屆畢業生年薪約新臺幣四萬元,沒有大學學歷的員工薪水當然更低。但是除了人工便宜外,雇用這麼多員工一定有其他理由。
我在詢問老婆後,答案令人啼笑皆非。由於一般印尼人的職業道德不足,經常沒有請假就任意蹺班,而且第二天來的時候就跟沒事一樣,所以很多老闆乾脆採取日薪制。這也使得這類商店必須雇用大量員工,避免曠職人數過多時影響營運。幾年前我岳父的雜貨店還請了一名印尼當地的女店員,但是她也經常曠職,後來索性也不上班了。老婆的姊姊原本有女傭,但後來因為偷竊被辭退,後來請的女傭也愛來不來,後來只好改請每天早上來打掃的家事工。
印尼華人家庭普遍都有傭人,經濟狀況好的甚至會請兩、三個,不過流動率很大,偷竊事件也時有所聞。家裡隨時有傭人走來走去,對一般臺灣人來說可能很奇怪,我個人更無法接受有外人在我家跑來跑去。但在當地,沒有傭人是很少見的事情,有錢人甚至連出國旅遊都會把小孩的保母帶去。家裡有印尼籍幫傭的人可能知道,印尼當地傭人在雇主家中地位極低,不能與雇主同桌(甚至同時)吃飯。社會階級和貧富差距,因此形成印尼社會的不定時炸彈,這也是種族衝突的原因之一。
顧上不顧下
在印尼餐廳吃飯時,我也發現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。就算是小吃店(Depot,非英文),服務生清潔桌面時也一定會一手拿清潔劑一手拿抹布把桌子擦乾淨。這一點比臺灣的餐廳徹底沒錯,不過大部分餐廳(除非是真的很貴的餐廳)的地上依然到處是面紙、垃圾。對比印尼街道,似乎他們對地上的東西比較不在乎。因此就算在觀光地區、古蹟名勝,地上仍然隨處可見垃圾。也因為民眾普遍亂丟垃圾(包括華人),因此水溝容易堵塞。當地政府也不會在每年雨季(相當於臺灣的冬季)前疏浚水溝,所以下雨後一定淹水。據說雅加達這個問題更嚴重,每下雨一定淹水。
穿著
峇里島蠟染非常有名,不過個人對蠟染的衣服並不是非常喜歡。主要是因為蠟染衣服大多偏暗色系,不是土黃、土綠、暗褐就是黑色。我曾經看過一間佔地約200坪的服裝店全都賣蠟染衣服,實在很難理解這種衣服怎麼能用這麼大的地方來賣。另外峇里島婦女以前是不穿上衣的。記憶中古印度也是這樣。
生活步調較緩慢
在印尼是很難計畫時間的。事情經常有變化,約定的時間也很少準時。這邊的車子雖然開得飛快,但人的動作卻慢吞吞。餐廳服務生清個桌子、倒個茶的動作經常不熟練、家樂福的結帳台結帳速度也很慢。不過說實話,宜蘭商店的結帳速度也遠比臺北慢,這是生活步調的問題。不過我的大學同學曾請調雅加達擔任外交官。他倒是挺羨慕當地人對生活的態度,因為臺灣人過得太緊繃。所以到這邊,就學著調適自己的步調吧。
旅遊品質不佳
印尼是個大國,而且是東西狹長的大國。雖然印尼幅員廣大、物產豐富、風景優美,但是由於道路設計不良、汽機車太多,因此通車時間非常久。Borobudur和Prambanan距離我們住的旅館(而且是很爛的旅館,並不是為了舒適而找遠一點的)就有一、二小時車程。我們去某個火山口景點甚至必須開車三個小時。那天坐在車上的時間比觀光時間還長!另外據我所知,幾乎所有景點都針對外國人和本國人訂有不同門票價格。至於如果不請解說員是否也如此,我就不清楚了。但是峇里島也是一樣的。很多餐廳看到外國人來,會直接拿出價格高一倍的英文菜單給你。
英文程度普遍優良,崇洋程度匪夷所思
|
崇洋心態也可以從電視劇的卡司看出。針對年輕人製作的電視劇(不知道算不算偶像劇,但看內容其實類似偶像劇和本土劇的綜合)幾乎都以混血兒為主角,各個膚色白晰,許多男性主要演員的長相甚至比較類似西方人,和一般你在街頭看到的面孔南轅北轍。一般印尼人雖然混血情形也很普遍,例如摻雜華人或荷蘭人血統(畢竟荷蘭殖民歷史長達350年),但是混到跟西方人所差無幾的情形非常少,至少除了電視上以外我沒見過。不過電視上幾乎看不到華人面孔(雖然Binar Bening Berlian的第一女主角看起來很像華人),除非是多芬的洗髮精廣告。這一點似乎和印度電影的情形類似。印度許多電影的男主角長相跟西方人幾無二致。
飲食
印尼人的口味和印度、阿拉伯人都有相似之處。一般人都喜歡吃辣,所以每一餐都會擺上幾碟醃黃瓜和綠色辣椒等辣醬,而且食物中也會加入大量香料。不過印尼人有個特色是極度愛吃油炸、乾燥的食物。販賣當地菜餚的餐廳桌上大多會擺放炸好的各式蝦餅供顧客取食(事後付費),有的餐廳會把所有小菜放在你的桌上,吃多少算多少(雖然這樣感覺不太衛生,因為你不吃的小菜會在你離開後拿給下一桌客人挑選,而且這些小菜都沒有加蓋或保鮮膜)。許多中華料理也都是油炸處理,說實在的很不健康。我到現在還懷疑我後來肚子痛了好幾天是因為食物過油過燥的關係。不過愛吃這類東西的人應該會覺得到了天堂。我老婆非常不喜歡喝湯,不知道跟這個飲食習慣有沒有關係。另外,當地餐廳不會附上茶飲或開水。一切都必須付費。
住家
一般華人的住家都比臺北人大,因為沒去過印尼「當地人」的家,所以這方面無從比較。但是華人的家就算很大,也都只有二層樓,不像臺灣一直蓋到三、四樓還要加蓋違建、陽台外推順便擴建廚房、佔用防火巷才甘心(不過印尼好像沒有防火巷的設計)。也因此每層樓的面積都很大,比臺灣一般住家舒適很多,但是似乎很少會特別裝潢。更特殊的是房子背面完全沒有美觀考量,完全平面,就像剖面圖一樣。另外華人的家雖然大,但是保留的空地都非常小。荷蘭式的房子就會保留極大的綠地、種樹。
娛樂活動
這方面我接觸的比較少。印尼人的娛樂跟臺灣人似乎沒有什麼兩樣,腳踏車運動、電影、逛街、電視遊樂器、盜版DVD、還有拿手機跟朋友用推特聊天。不過大城市的購物中心規模完全不是臺北能夠比擬。我看過泗水的一個購物中心內部放了十幾輛名車(包括保時捷、藍寶堅尼等千萬名車),還有馬車在購物中心內趴趴走(因為是聖誕節)。在一樓大廳還上演東方三博士尋找耶穌的舞台劇,另一角則有哈雷機車專櫃,而且觀賞的區域非常大。有的購物中心裡面有戲院還有好幾家寵物店。這類購物中心永遠是人山人海,而且幾乎每年都有新的購物中心落成。
華人多信奉天主教
我一直很好奇的一點就是印尼華人為什麼大多信奉天主教,至少年輕一輩如此。太座一家六口中,除父母信仰道教外,子女全都信奉天主教,岳父的兄弟姊妹也很多信仰天主教。印尼規定男女必須有相同宗教信仰才能結婚(同性戀違法),而且必須是政府承認的五種宗教之一。所以雖然我是無神論者,仍然必須登記成佛教(老婆為了結婚手續方便所以也改成佛教,否則我必須也在印尼參加天主教婚前輔導課程)才能結婚。印尼由於多年前恐共,因此訂下人民必須信仰宗教的規定(因為共產黨是無神論者)。至於華人為什麼多半信奉天主教,我還是無法理解。這一定是很有趣的研究主題。
種族「歧視」
印尼政府表面上歧視華人,但其實骨子裡除了歷史、政治因素外,畏懼華人經濟實力可能才是種種不平等措施的根源,也就是保護主義和圍堵政策。據說蘇哈托在幾十年前為了掌權,派人暗殺其他將軍,並藉口是共產黨意圖顛覆印尼而展開反華運動,因為共產黨來自中國,而華人也來自中國。當然這是一種陰謀論,是不是他派人暗殺的現在已經死無對證,需要歷史學者和其他見證人出面。其實觀諸歷史,二次大戰期間希特勒整肅猶太人似乎也是因為類似的理由。一個不熱中政治、以賺錢為最大興趣的少數民族,似乎很容易淪為野心者的犧牲品。
截至目前為止,華人依舊不能擔任公職,例如警察、公務員、參政。華人也無法就讀印尼的一流國立大學。當然印尼也因為這個錯誤政策付出代價。印尼華人對國家幾乎沒有認同感,因此賺錢成了共同目標。有錢人紛紛在國外置產,並且想辦法取得國外身分,不會覺得需要回饋國家。另外,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外流也非常嚴重。除非父母已經安排接班,否則專業人員移往臺灣、新加坡甚至歐美者比比皆是。對於一個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的國家來說,這真是一個無比的悲劇。
中國勢力影響
除了中國對東協的影響力與日遽增外,中國媒體對老一輩華人的影響力也不可小看。目前我無法得知央視中文國際臺對年輕一輩的影響,因為新生代對學習中文似乎興趣缺缺。但是印尼已經把中文(簡體)納入外語課程,從小學開始教導,因此央視中文臺除了影響老一輩華人外,將來也可能把觸角擴及年輕一代。不過臺灣的優勢在於媒體競爭力較強,節目內容娛樂性夠、變化多。只是臺灣的缺點正是缺少規範,新聞素質普遍低落,戲劇、綜藝節目也空洞低俗。因此政府應該努力把公共電視推向東南亞,至少要試圖跟央視抗衡。這對臺灣的戰略地位和外交會有很大的助益,畢竟老是聽央視找臺灣的親中名嘴附和中南海的意見,完全不論真正臺灣人民的心聲,絕對會影響外僑對臺灣的看法和支持程度。
通貨膨脹嚴重
只要到印尼的超市、大賣場、百貨公司走一趟,就能發現大城市的物價跟臺灣差距不大,飲食開銷幾乎相同,除非你敢去吃路邊攤。但我幾乎沒看過華人去路邊攤買東西吃。地價現在也漲翻天。印尼一般商辦租金都是長租,一次可能簽好幾年的約,一次就要付完一年。近年來地價飛漲,雅加達特定地區的房價甚至一年漲一倍。唯一沒漲的,大概就是人工。瑪瑯到泗水車程需要兩小時(不堵車),計程車一人卻只需要一兩百元臺幣。幾年前印尼曾經因為油價漲一倍造成暴動,物價問題可見一般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